日前,“中國心”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進入總決選階段,海選出的11款優秀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配裝10款整車,在天津內燃機研究所靜海試驗場“同臺競技”,進行最終的角逐。
在總決選當天,入圍的動力系統經過靜態評測和動態測試兩大項目20余小項的考驗,接受來自評委會的全面評測。經過打分,專家評委們最終評選出“中國心”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大獎。據悉,該項評選的頒獎盛典將于今年12月初在上海舉行。
今年,“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已舉辦第四屆,專家評委們通過總決選階段的實車測試,更真切地感受到新能源汽車動力技術的巨大進步。
■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較大
“今年入圍的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從技術到產品,都比去年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說,評選舉辦四年來,新能源汽車動力技術進步速度之快,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科技部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專家、“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王秉剛說。
新能源汽車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動力系統性能越來越強勁,集成度越來越高,在噪聲、平順性、智能化的應用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參與“中國心”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總決選的大部分車型,都采用單獨重新設計的底盤,從優化的角度上看,相比前三屆評選的產品有比較大的進步;內飾以及外觀都做了很多改進,更具時尚感。
“無論動力性、操控性、NVH性能,還是整體設計,抑或零部件制造,入圍產品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車進入了一個大規模產業化和市場普及階段。”王秉剛表示。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就已完美無缺,當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要實現車輛更長的續駛里程,更快的充電能力、更加安全的使用,以及提高中后段持續的加速能力,離不開技術的持續進步。
■入圍產品體現出多元性
據了解,此次入圍“中國心”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總決選的11款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代表了不同的技術方案,純電驅動系統占據了絕大多數,只有比亞迪和精進電動采用混動系統。在純電驅動系統中,來自金康賽力斯的增程式純電驅動系統可謂一枝獨秀。該款由1.5T發動機、扭矩限制器、發電機組成的增程式動力總成,峰值功率可達90kW,發電機效率可達95%,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除了技術方案的差異外,不同企業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理解也不同,這既反映在車輛界面的互動設計上,又體現在對操控性的調校上。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成員殷承良表示,有的新能源汽車在設計上盡可能與傳統燃油車保持一致,普通老百姓因此也更容易接受,比如純電動版上汽大眾朗逸;有的更注重追求經濟性,在制動能量回饋等方面會做得比較深入,但導致在駕駛體驗上其與跟普通燃油車差別較大。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造車新勢力也為技術與產品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副教授、中美清潔汽車聯盟副主任、“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成員王賀武認為,從今年新加入評選的小鵬汽車身上,能非常明顯地感受到,造車新勢力對新能源汽車總體性能的提升產生了積極影響。未來1~2年內,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還將得到大幅提升。
■評選記錄技術發展脈絡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逐漸走入普通消費者的視野,這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的引導,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技術和產品的進步,尤其是動力系統的技術創新。“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對于普通消費者的購車決策有指導意義。”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評審委員會成員張浩稱。
“‘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見證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持續進步。”王秉剛表示,“中國發動機的發展脈絡已被‘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成功記錄下來。”《汽車與運動》雜志出版人兼總編輯周麗娟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發展脈絡也將在‘中國心’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的平臺上被記錄、被忠實描述和評價,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
在總決選當天,入圍的動力系統經過靜態評測和動態測試兩大項目20余小項的考驗,接受來自評委會的全面評測。經過打分,專家評委們最終評選出“中國心”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大獎。據悉,該項評選的頒獎盛典將于今年12月初在上海舉行。
今年,“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已舉辦第四屆,專家評委們通過總決選階段的實車測試,更真切地感受到新能源汽車動力技術的巨大進步。

■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較大
“今年入圍的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從技術到產品,都比去年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說,評選舉辦四年來,新能源汽車動力技術進步速度之快,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科技部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專家、“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王秉剛說。
新能源汽車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動力系統性能越來越強勁,集成度越來越高,在噪聲、平順性、智能化的應用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參與“中國心”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總決選的大部分車型,都采用單獨重新設計的底盤,從優化的角度上看,相比前三屆評選的產品有比較大的進步;內飾以及外觀都做了很多改進,更具時尚感。
“無論動力性、操控性、NVH性能,還是整體設計,抑或零部件制造,入圍產品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車進入了一個大規模產業化和市場普及階段。”王秉剛表示。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就已完美無缺,當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要實現車輛更長的續駛里程,更快的充電能力、更加安全的使用,以及提高中后段持續的加速能力,離不開技術的持續進步。
■入圍產品體現出多元性
據了解,此次入圍“中國心”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總決選的11款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代表了不同的技術方案,純電驅動系統占據了絕大多數,只有比亞迪和精進電動采用混動系統。在純電驅動系統中,來自金康賽力斯的增程式純電驅動系統可謂一枝獨秀。該款由1.5T發動機、扭矩限制器、發電機組成的增程式動力總成,峰值功率可達90kW,發電機效率可達95%,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除了技術方案的差異外,不同企業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理解也不同,這既反映在車輛界面的互動設計上,又體現在對操控性的調校上。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成員殷承良表示,有的新能源汽車在設計上盡可能與傳統燃油車保持一致,普通老百姓因此也更容易接受,比如純電動版上汽大眾朗逸;有的更注重追求經濟性,在制動能量回饋等方面會做得比較深入,但導致在駕駛體驗上其與跟普通燃油車差別較大。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造車新勢力也為技術與產品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副教授、中美清潔汽車聯盟副主任、“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成員王賀武認為,從今年新加入評選的小鵬汽車身上,能非常明顯地感受到,造車新勢力對新能源汽車總體性能的提升產生了積極影響。未來1~2年內,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還將得到大幅提升。

■評選記錄技術發展脈絡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逐漸走入普通消費者的視野,這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的引導,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技術和產品的進步,尤其是動力系統的技術創新。“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對于普通消費者的購車決策有指導意義。”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評審委員會成員張浩稱。

“‘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見證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持續進步。”王秉剛表示,“中國發動機的發展脈絡已被‘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成功記錄下來。”《汽車與運動》雜志出版人兼總編輯周麗娟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發展脈絡也將在‘中國心’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的平臺上被記錄、被忠實描述和評價,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