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關鍵零部件制約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開始尋求通過海外收購的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昨日舉行的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新聞發布會間隙,徐工機械(000425.SZ)一位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公司正在收購歐洲兩家液壓件生產企業,一家位于德國,一家位于荷蘭。不過,他并未透露具體收購公司名稱和收購金額。
徐工機械上述高層表示,這是徐工機械首次海外收購液壓件生產企業,公司計劃在德國投資研發中心,這兩家公司將成為研發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他介紹,兩家公司都是家族式企業,由于家族企業在傳承方面出現矛盾,所以有意向出售,兩家公司此前就為徐工機械供應零部件,可以說,兩家公司的液壓件代表著國際先進水平。
此前國內其他工程機械企業在海外進行的收購,主要收購整機企業,并沒有在液壓件方面進行過并購。
液壓件技術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發展的最大掣肘。工程機械的核心配件主要包括液壓件、傳動系統、發動機、液壓油缸等。其中液壓件和發動機是工程機械成本構成中最大的兩項,不同機種該兩項占成本比重可高達30%~50%。目前技術要求較高的機種如挖掘機、推土機、泵車、旋挖鉆機、攤鋪機等產品所需的液壓件基本依靠進口。
東北證券分析師周思立認為,工程機械主機中關鍵零部件進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行業接近70%的利潤被進口零部件占據。
上世紀90年代,徐工集團與工程機械巨頭卡特彼勒公司在江蘇組建挖掘機合資公司,目的就是希望向卡特彼勒學習液壓件等挖掘機的零部件技術。但是多年來,外資公司一直在液壓件等關鍵零部件方面對中國企業進行技術封鎖。
“我們也曾試圖收購海外零部件生產企業,但是他們就是不賣。”柳工集團總裁楊一川此前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由于海外收購不成,國內企業只能自行研發。去年6月18日,柳工在柳州的液壓件生產基地正式開工,總投資8.85億元。楊一川說:“目的就在于提升液壓元件的研發制造水平,提高主機產品的技術水平,減少對核心部件進口的依賴,降低主機制造成本。”
徐工集團也一直試圖在液壓件方面進行突破。1975年,徐工集團就組建了徐州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但是在高端液壓件方面并沒有很大的突破。國產配件存在精度不夠、密封性能不足、鑄造技術水平不夠、部分特殊鋼材產品尚無法生產等問題。
“液壓件當中最核心的是液壓閥、液壓泵和液壓馬達。”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告訴本報。
徐工機械上述高層表示,液壓閥和液壓泵是液壓件三大零部件中最核心的兩大部件,此次收購的兩家公司就是生產液壓閥和液壓泵。
此次收購代表了中國工程機械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尋求零部件的突破。“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過去多年發展非常迅猛,目前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但是中國企業依然沒有話語權,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核心零部件技術的缺乏。”蘇子孟說。
工信部去年10月出臺了《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在工程機械領域的目標是,重點發展高壓柱塞泵、馬達、高壓液壓閥、液力變矩器、動力換擋變速箱、液壓電子控制器,千噸級重型運輸車齒輪傳動裝置,全斷面掘進機主軸軸承、密封件等。
蘇子孟表示,挖掘機和裝載機上的關鍵設備液壓閥、液壓泵和液壓馬達將作為研發突破口,支持類似徐工這樣的主機企業發展關鍵零部件,同時也支持傳統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加大研發力度,鼓勵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